初中生或零基礎學習計算機那個學校比較好? 但至少在最開始,選一個靠譜的培訓機構在我看來是很重要的!那么為什么找一個靠譜的不坑人的IT培訓機構,是勝算最大的一條出路呢?
一是看你是不是這塊料,二也有運氣的成分。在零基礎轉行IT行業(yè)這件事情中,作為一個行業(yè)老兵我必須告訴你們,真正意義上的殺出重圍,其實難度非常大,我們且不說你們這些半路出家的,就說那些名校畢業(yè)的計算機專業(yè)畢業(yè)生,每年也有很多根本到不了開發(fā)崗,而進入售前,售后和測試工程師的崗位大把。但在這個前提下,選擇一個靠譜的IT培訓機構,是零基礎轉IT的人在所有路徑中最有可能殺出重圍的那一條路(關鍵字不是“培訓機構”,而是“靠譜的培訓機構”)。
不過一定要記住了,一定要選擇一個靠譜的培訓機構,如果你選了一個坑人的,那還不如在家自己看課件呢。
看懂什么才是靠譜的選擇
一般來說,靠譜的培訓機構,比如北大青鳥,會在入學前做一個職業(yè)測評,根據不同學員的特征,職業(yè)愿景和薪資要求,為他們匹配合適他們的職業(yè)(IT是個大類,其中有很多細分的小類,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類)。
當然大家也注意到了我提到了靠譜二字,這是因為很多非常不靠譜的培訓機構跟本不會有因材施教這一環(huán)的流程,在他們的眼里學員和韭菜沒什么分別,撿到筐里就是菜了,要知道,參加IT職業(yè)培訓的學員中,有大量的是缺少基礎判斷力的年輕人,對于他們來說,培訓機構的老師的建議幾乎就意味著他們未來的一切的轉折,誠然,有些年輕人最終沒能如愿走進行業(yè),有很多自身存在的問題,比如說惰性強而心氣又不足,但這些不負責任的培訓機構把這個行當的學習難度描述的過于簡單就沒有責任嗎?
在一個靠譜的培訓機構里,首先機構和老師會盡量對每一個學員負責任,盡量給他們提供勝算最高的職業(yè)選擇,這樣的話就完成了第一步,也就是學員在培訓機構里應該學到什么,這一點其實是最重要的,因為一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二來人的心氣也是有限的,如果通過浪費他們精力的方式,讓他們反復走回頭路的話,即便那個時候他們身體還扛得住,心理上的防線也扛不住。
再有是在培訓機構里學習,要有行業(yè)經驗豐富的老師指導和實際項目經驗的加入,也就是解惑和實踐的綜合體,企業(yè)在招程序員的時候為什么有時候會對應屆畢業(yè)生沒有一個天然的信任感,而是更多的要看他們的潛力?這是因為在大部分時候,他們根本不能直接上手項目,知識和經驗之間巨大鴻溝并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填平的,所以說培訓機構的這一塊資源在成才率上的占比也非常重,其實就是大學里計算機科班的學生,畢業(yè)前幾個月去培訓機構跟項目學習的也大有人在,所以學員如果考慮培訓機構的話,不妨多注意下這一點。
最后一點,很多人可能沒注意到,培訓機構實際上是零基礎學員行業(yè)資源的起點,相比于全日制高等教育的相關專業(yè)畢業(yè)生來說,零基礎學員轉行做IT的行業(yè)資源幾乎為零,如果這個時候你還依然選擇自己在家閉門造車的話,那么即便你天縱英才,那么你對這個行業(yè)的感性認識也是幾乎逼近于零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對自己職業(yè)前景,薪資待遇,行業(yè)方向等等方面的認識上,連一個基本的參照系都沒有,而且自己閉門學習跟有很多伙伴學習是兩個感覺,在你遇到一個bug死活跑不通的時候,身邊的同學能互相的探討,集思廣益,解決的也就會快一點。
最后,再強調一遍,IT這一行雖然多金,但也燙手,并不是什么人都能進的來的,而且這個行業(yè)內的培訓機構也是魚龍混雜,考察一家培訓機構是否靠譜,需要做很多的前期工作,耗費很多的精力,但是如果你們不怕前方將要遇到的困難,且做好了準備想要來闖一闖,歡迎你們。
小A給我們分享了他和他同事們的一段經歷。小A,畢業(yè)于哈爾濱工程大學07屆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畢業(yè)后順利進入一家國企做通信工程師,三年的圈養(yǎng)下,他發(fā)現一個道理,體制內的工作者,不論技術還是薪資,已經遠遠落后去了互聯網企業(yè)的同批同學。于是他毅然來到北京自由市場試水,同時也敦促感召老同事跳槽。然而尷尬的是,進了一家新公司,面試時一切還好,學歷出眾,履歷也漂亮,但工作落到手上,一切都變了樣,用行話說,就是拿不起來。碰到這種情況,或許一般人會撞了南墻,扭頭鉆回體制內,顯然小A并不在這類人群中。
小A有一共事三年的老同事云峰,在他離開一年后,也跳槽來到北京。小A講,“那時云峰家里出了變故,又恰逢孩子出生,家庭財政上的大窟窿讓他處處捉襟見肘,為了賺更多的錢,不得不走出體制。而新工作的屢屢碰壁,讓這個成電的碩士生再沒有往日里天之驕子的榮耀感覺,為了出路,不得不選擇在線課程回爐重造。獨自一人住在西二旗一間8平米不到的小屋里,在只有1M帶寬的網絡里,云峰,做的事就是每天下班后在線看課件學習。幾年后的現在,他年薪超過40萬,家里的重擔已經平息。聊天的時他總說,能夠擁有現在的生活,自己也弄不清,到底應該感謝當年自己的緊咬牙關,還是應該感謝那些陪伴他多少個深夜的在線課程”。
第二個故事是小A轉行來北京,投身到一家做直播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時,遇到的兩個年輕同事小馬和小潘。小馬家境殷實,父親經商,故事乏善可陳,文中沒有過多提及,,的講述小潘的故事。小潘,是個文科生,當年考研的時候報的是對外漢語之類的專業(yè),后來不幸落榜,和女朋友一道選擇了“北漂”,蝸居通州。在各行業(yè)面試一圈后,作為一個文科生,小潘一怒之下選擇了程序員。理由因為倆字:錢多。而他當時學習的這家培訓機構,正是北大青鳥。由于他工作業(yè)績格外突出,并且一個人保守估計得干3個人的活兒,老板總給他漲工資,生怕這么個大寶貝走掉。每個月發(fā)工資,他也總會對著銀行到款短信“山呼萬歲,感謝北大青鳥”。
有一次空閑時間,小A問小潘:“你為什么一定要去培訓機構,以你的勤奮和擰巴,自學也未必不能殺出重圍吧”。小潘這樣回道,“這種事兒就像健身,你說自己在家健身能不能練出一身腱子肉,肯定可以。但你看哪個人是在家里健身成功的?基本上都是健身房,一是有標準器材,二是有氛圍,三是可以請私教,有科學方法。而培訓機構就是解決這幾個問題。在北大青鳥上課,一來有固定課程,不用自己琢磨就知道應該學什么;二是培訓機構中有很多和我一樣,迫切的想要改變生活現狀的同學,這種感覺就像幾個人結伴走夜路,相互在一塊就是個安慰,大家伙一起很容易就能走到天亮。”事實也確實如此,自學成功的人不能說沒有,但,是鳳毛麟角。
小A得出結論,像北大青鳥等培訓機構出身的學員,雖不能像985、211畢業(yè)生那樣在很多新銳或者巨頭互聯網公司的招聘對象中吃香。但在北京,依然存在著大量的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公司,它們對于未來的期許并沒有大公司那么長遠,一名程序員只要能獨立承擔起一面的工作,就能在這里獲取一席之地。從這個意義上,那些從培訓機構走出來的年輕人,這里正是他們真正的用武之地。
因此,對于“IT培訓機構走出來的學員他們未來的前景怎么樣?”這個問題,只能說,相比于那些從985、211高校走出來的畢業(yè)生,他們剛走出校門時的道路崎嶇且如履薄冰,但后面的事,誰又能說得請,畢竟人生充滿驚喜,逆襲的事在生活中也屢見不鮮,僅小潘這樣的案例在北大青鳥歷屆學員中就數不勝數。